2024年10月13日,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原(培育)學科紅色金融史學術團隊舉辦。報告會吸引了衆多中共黨史研究愛好者、學者及學生前來聆聽。本次講座以“穿越時空的對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若幹熱點問題”為主題,由著名中共黨史研究專家複旦大學楊宏雨教授和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曾耀榮教授擔任主講嘉賓,為聽衆帶來了一場深刻而生動的中共黨史知識盛宴。
開場緻辭:曆史的燈塔
講座伊始,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院長劉經偉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開場緻辭,他強調了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對于個人成長、社會進步乃至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指出曆史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更是我們面向未來的寶貴财富。随後,他隆重介紹了楊宏雨教授和曾耀榮教授,并期待此次講座能激發更多學人對中共黨史研究的熱愛與探索。
主講内容:深入淺出,啟迪心靈
《星期評論》作為五四時期宣傳新文化、提倡社會主義的重要刊物,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楊宏雨教授首先介紹了《星期評論》的創刊背景及曆史地位。随後,楊教授詳細闡述了《星期評論》對馬克思、恩格斯及其學說的介紹。這些文章不僅簡要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活動及其對社會主義運動的曆史貢獻,還從唯物史觀、剩餘價值理論等方面,全面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楊教授特别強調,《星期評論》在介紹馬克思、恩格斯及其學說時,僅是作為新思潮的一個部分來介紹,并未将其視為唯一的真理。這種開放和包容的态度,反映了當時中國知識界對馬克思主義的初步認識和探索。講座中,楊教授還深入分析了《星期評論》在勞工問題上的貢獻、《星期評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此次講座加深了師生們對《星期評論》及其曆史地位的認識,同時激發了大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興趣。
曾耀榮教授以其淵博的學識,深入淺出闡釋了“工農兵大彙合戰略”和“蘇維埃根據地戰略”。曾教授認為,共産國際執行委員會(簡稱“共産國際”)和中共中央在蘇維埃革命戰略的認識上,經曆了從理論探讨到實踐摸索的過程,其認識随着革命形勢的發展而不斷深化。共産國際和中共中央在蘇維埃革命戰略的認識上既有共識,也有差異。共産國際與中共中央就蘇維埃革命戰略問題經曆了由共識到分歧再到共識這一過程,共産國際為中共提供了國際視野和理論指導,而中共中央則結合中國實際進行了創造性的實踐探索。兩者在相互影響和互動中共同推動了中國蘇維埃革命的發展。通過一系列翔實的史料,曾耀榮教授不僅陳述了曆史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而且引導聽衆思考曆史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互動環節:思維碰撞,火花四濺
講座的高潮部分在于互動環節。楊宏雨教授和曾耀榮教授邀請現場聽衆就感興趣的中共黨史研究話題進行提問,并耐心解答。無論是關于曆史人物的評價、曆史事件的解讀,還是對未來中共黨史研究趨勢的預測,兩位教授都給出了獨到而深刻的見解。這一環節既促進了聽衆對蘇區史和黨的早期刊物的認知與理解,又為有志于從事中共黨史研究的青年教師提供了寶貴的指引與啟迪。
結語與展望:曆史照亮未來
最後,劉經偉教授代表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向楊宏雨教授和曾耀榮教授對本次學術活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劉經偉院長認為此次研讨會開得非常成功,兩位專家的研究既有豐富的史料支撐,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獨到的觀點,這對青年教師開拓學術視野、拓展學術研究範式、提升學術研究能力,皆有非常大的助力,此次學術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學院将一如既往地舉辦更多高質量的學術活動,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更加堅實的舞台。
(供圖 劉魁)